踏入60年代,香港正值高度經濟轉型期。25歲以下的年輕人佔三百萬人口的一半,碼頭上滿是舢板,街上滿是人力車。香港的工廠數目在10年間增長3倍,原本低密度的殖民地風貌,逐漸被現在標誌性的高樓大廈所代替。

在這個急劇變化的環境下,「地產」被視為主要的城市發展範疇,一間小小的化工公司,決定先行購買包括觀塘和荃灣的多塊地皮。轉眼間,工程便進行得如火如荼,在年代結束前,華懋已經完成建設多家工業大廈,並為同時迅速增長的勞動力提供無數安樂窩。

及至70年代,香港人口增長達3分之1,政府展開一系列建設新市鎮的計劃,以可持續發展的建築用地,代替原本的農地。有見及此,華懋把握機會將資金投放於農地,再把沙田、馬鞍山和粉嶺等主要農地,逐漸發展成大規模的住宅區。
Thumbnail

香港蛻變的真正開始

1962年,荃灣新市鎮
  • 60年代,我們對未來的遠見: 華懋積極興建優質的工業大廈,助香港工業起飛

  • 華達工業中心時髦的售樓書: 華懋集團旗下的工業大廈,大多以「華」字命名

  • 70年代,發展中的沙田

  • 踏入80年代,華懋集團聚焦發展商業寫字樓業務,圖為位於中環的華懋中心I期

  • 在90年代, 華懋集團雄心壯志,計劃於荃灣興建最高的摩天大樓如心廣場

  • The Lily於2010年開幕,位於景色怡人的淺水灣,是一座現代化的地標

在王德輝與龔如心領導下,華懋集團演變成香港地產市場的巨頭之一,創建了華懋廣場、華懋荷李活中心、沙田好運中心等地標。夫婦雄心壯志,在90年代的企劃書中,更計劃於荃灣興建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-隨後因應新機場的高度限制,進展成2006年開幕,以雙子塔設計的如心廣場,合計有1,600間酒店客房、會議廳、17層甲級寫字樓、如心公園,以及大型購物中心。

龔如心作為資深慈善家,把創造、培育與提高社區質素的理念發揚光大。她熱心地成立慈善基金,透過不同慈善活動,改善居民生活。集團業務範圍,以2005年建成的銅鑼灣如心酒店作為起點,成功跨進酒店界。時至今日,經過不斷革新的如心酒店集團,已經在全港8個地點,擁有逾3,000間酒店客房。

秉持60年的讚譽,華懋現階段最期望盡力發揮,它的多樣性與持續成長的出色能力,為社區作出最大的貢獻。既非上巿亦非家族產業的獨特架構,讓華懋可一邊為居民謀福祉,創造可持續發展及無障礙的建設;一邊創立出一套鼓勵社區共享的價值。

與我們保持聯絡
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我們網站上的最佳體驗。如果您繼續瀏覽,代表您同意使用Cookies。 閱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