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入60年代,香港正值高度經濟轉型期。25歲以下的年輕人佔三百萬人口的一半,碼頭上滿是舢板,街上滿是人力車。香港的工廠數目在10年間增長3倍,原本低密度的殖民地風貌,逐漸被現在標誌性的高樓大廈所代替。

在這個急劇變化的環境下,「地產」被視為主要的城市發展範疇,一間小小的化工公司,決定先行購買包括觀塘和荃灣的多塊地皮。轉眼間,工程便進行得如火如荼,在年代結束前,華懋已經完成建設多家工業大廈,並為同時迅速增長的勞動力提供無數安樂窩。

及至70年代,香港人口增長達3分之1,政府展開一系列建設新市鎮的計劃,以可持續發展的建築用地,代替原本的農地。有見及此,華懋把握機會將資金投放於農地,再把沙田、馬鞍山和粉嶺等主要農地,逐漸發展成大規模的住宅區。

里程碑

2024

購入荃灣愉景新城商場及停車場全部權益

2023

重塑後的香港首個及唯一的木化石公園- 如心園,首階段開放

2023

拓展國際市場,分別購入位於倫敦科技產業新樞紐的Kaleidoscope辦公大樓和位於倫敦中心地帶的One New Street Square

2022

拓展國際市場,分別購入位於倫敦科技產業新樞紐的Kaleidoscope辦公大樓和位於倫敦中心地帶的One New Street Square

2022

集團收購松齡護老集團約56%權益,首度拓展健康護理及安老業務

2021

集團與市區重建局簽訂中環街市營運合約,同年作第一階段試業

2021

集團旗下L’Hotel 更名為如心酒店集團,並推出全新品牌升級

2020

華懋集團踏入60周年,宣佈革新公司理念,重塑品牌形象;並於2021年舉行華懋集團60周年回顧展

2009

荃灣如心廣場落成,共有1,600間酒店客房、會議設施、17層甲級寫字樓、如心園,以及大型購物中心。翌年,更成為集團的新總部

2005

集團旗下首間酒店,現稱銅鑼灣如心酒店落成啟用

1997

集團以破紀錄呎價投得淺水灣住宅用地,其後建成The Lily,並於2010年入伙

1988

位於尖東的華懋廣場落成啟用,並成為集團總部

1980年代後期

在沙田新市鎮興建多個大型屋苑,包括好運中心、富豪花園、希爾頓中心、碧濤花園等 ,成為區内最大發展商之一

1975

華懋紅磡商業中心落成,為集團早期興建的商業中心之一

1974

成立第一間物業管理公司 — 合安管理有限公司

1964

首個工業大廈項目,現稱華懋工業大廈落成

1963

龔如心女士獲委任為華懋置業董事

1960

王德輝先生聯同父親創立華懋置業有限公司,開展地產業務

在王德輝與龔如心領導下,華懋集團演變成香港地產市場的巨頭之一,創建了華懋廣場、華懋荷李活中心、沙田好運中心等地標。夫婦雄心壯志,在90年代的企劃書中,更計劃於荃灣興建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-隨後因應新機場的高度限制,進展成2006年開幕,以雙子塔設計的如心廣場,合計有1,600間酒店客房、會議廳、17層甲級寫字樓、如心公園,以及大型購物中心。

龔如心作為資深慈善家,把創造、培育與提高社區質素的理念發揚光大。她熱心地成立慈善基金,透過不同慈善活動,改善居民生活。集團業務範圍,以2005年建成的銅鑼灣如心酒店作為起點,成功跨進酒店界。時至今日,經過不斷革新的如心酒店集團,已經在全港8個地點,擁有逾3,000間酒店客房。

秉持60年的讚譽,華懋現階段最期望盡力發揮,它的多樣性與持續成長的出色能力,為社區作出最大的貢獻。既非上巿亦非家族產業的獨特架構,讓華懋可一邊為居民謀福祉,創造可持續發展及無障礙的建設;一邊創立出一套鼓勵社區共享的價值。

與我們保持聯絡
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我們網站上的最佳體驗。如果您繼續瀏覽,代表您同意使用Cookies。 閱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