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02月07日
「有多張MIRROR,睇唔睇?」港產片《緣路山旮旯》的一幕,男主角岑珈其為了找文青女神陳漢娜,無視MIRROR而花4小時山旮旯走入荔枝窩梅子林。是MIRROR不吸引,還是當客家村遇上文青女神等於無得輸?電影對客家村日夜光暗、復耕農產品的描述蜻蜓點水,現實要體驗傳統客家人生活,首推荔枝窩客家生活體驗村,一切又從認識「光」開始。

為什麼認識客家文化、體驗傳統客家人生活要先從認識光開始?這裡的光指的是日光、日照。歷史上客家人是居於中原一帶的漢族,但在戰亂紛爭洪流下,1,700年來一次又一次從黃河與洛水之畔南遷避難,一直走到廣東福建沿海之地才戛然止步。由於海邊與平原等地已被先民所佔,客家人遂避入深山遠離人群,種豆鋤禾,過上勤儉刻苦但寧靜的務農日子。

明白客家人遠離世俗煩囂與務農的歷史背境,便會明白客家人靠山吃山、起居作息配合日光照射那份融入大自然的心思。古時客家村村民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為基礎,早上5時起床務農,太陽準備下山時開始晚餐,7、8時便入睡。所以不少「過來人」,不鼓勵入住荔枝窩客家體驗村的朋友開冷氣,試問古時農村又怎會有冷氣? 電影中陳漢娜與岑珈其便在零光污染的客家村村口,享受每一顆形狀清晰的星星,都市人、中環人又何曾體驗過?可能要移民英國、移民加拿大的港人才會明白。
Background
荔枝窩客家生活體驗村的推手,主要是香港鄉郊基金及賽馬會,目的在於存護荔枝窩物質及非物質方面的傳統文化。早在體驗村出現前,荔枝窩主要項目是協助農地復耕,但發現有農地但沒有相關住宿配套,最終才會有體驗村的出現。

項目旨在建立體驗式學習的基地,一方面復修村屋作為對存護物質文化的貢獻(最終只有15間符合政府的發牌要求),另方面構建一系列文化學習的單元和培訓導賞員,向訪客介紹荔枝窩的歷史、傳統、文化、農耕、藝術、技藝、在地知識等,使荔枝窩村的客家文化得以弘揚光大,也讓香港人深入認識客家人實踐了300、400年的「可持續發展」,感應客家人與天地共融的和諧生活方式。

如果有人單純地認為體驗村是民宿或者宅渡假(Staycation)的話,可能大錯特錯。事關入住的朋友要先參加體驗活動,才符合基本的入住要求。這些體驗活動可以是生態友善稻米收割、自然友善耕作等。入住的朋友,感受到村居的悠閒恬靜,了解鄉郊生活寶貴的同時,認識到客家文化的點滴。

岑珈其在電影中問陳漢娜,為什麼喜歡荔枝窩?陳漢娜答:「這裡空氣的氣味,這裡動物的叫聲,很有層次很不同很純粹,留在這裡久了,多了很多時間思考。究竟自己想追求怎麼樣的生活。」電影也好、荔枝窩客家生活體驗村也好,都教大家透過大自然反思自己追求一種什麼樣的生活。

Magazine Image
免責聲明: 此乃專題故事不代表集團立場
與我們保持聯絡
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我們網站上的最佳體驗。如果您繼續瀏覽,代表您同意使用Cookies。 閱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