逾半世纪以来,建立以“自给自足”、“均衡发展”为目标的新市镇,是香港市镇规划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。与此同时,这一发展理念在新界城市化历程中根深蒂固,成为市镇建设“强引擎”。
发展新市镇:关键目标
岭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智鹏回忆道:“市镇规划概念源自英国‘花园城市’模式,即在城市周边发展规模较小、人口较少的卫星城。”市镇规划的首个试点选址观塘,因其邻近当时正在扩建的启德机场,便于和新开发工业区合并规划,同时有助安置牛头角一带的寮屋居民。20世纪50年代末落成的花园大厦,成为该区域内最早的公屋。
然而,观塘卫星城的落成,在当时并不尽如人意。刘教授说道:“观塘初期的发展规划偏重工业,意图以充足的就业机会吸引附近寮屋居民迁入,但区域内房屋供不应求,生活配套设施亦不足。未经周详规划而匆忙增建的住宅及配套设施又过于临近工业区,居民长期受废气、污水和噪音影响,深受其害。”汲取观塘的经验,政府随后推行的新市镇发展计划渐见周详,以“自给自足”、“均衡发展”两大目标为基准,为香港日后城市化发展奠下根基。
市镇规划概念源自英国‘花园城市’模式,即在城市周边发展规模较小、人口较少的卫星城。
荃湾:首代新市镇
荃湾古称“浅湾”,后称“全湾”,20世纪初易名为“荃湾”。战前,荃湾属传统乡村,主要以务农及捕鱼为生,唯一的轻工业即熏香及石灰制造业,但荃湾却是德士古石油公司的发祥地。战后,荃湾异军突起,逐渐发展为香港纺织业中心。时至20世纪50年代,全港最大的纺纱和染色厂均坐落于此。为促进市镇发展,政府将荃湾、葵涌及青衣岛定为新界首代新市镇选址,合称为“泛荃湾区”,有关发展规划于1959年通过,并于1961年刊宪。
刘教授说道:“这一发展规划无疑进一步夯实了荃湾作为香港纺织业中心的地位。规划预留了充足的住宅、文娱及商业空间,由此吸引大批地产开发商参与兴建区域内大型住宅项目。”政府牵头,包括华懋集团在内的民营地产开发商积极参与,社会各界齐心戮力,共促城市发展,经济腾飞。
今年是荃湾新市镇落成六十周年。刘教授解释道:“荃湾的槃般蜕变历经三个阶段。1960年至1985年间,轻重工业蓬勃发展,人口激增。1985年至2000年间,荃湾新市镇经济腾飞,人口过剩,超出了荃湾区议会的管理限度。因而,荃湾新市镇在原有议会外,新增葵青区议会,共同为新市镇人民服务。迄今为止,荃湾区仍是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区议会的新市镇。
2000年,乘西铁通车之东风,荃湾西展开填海工程,扩宽区域发展版图。如今,新式商厦、购物中心、酒店及住宅沿海而建,使荃湾成为集居住、工作及旅游于一体的魅力胜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