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責聲明: 此乃專題故事不代表集團立場
2023年02月07日
客家炆豬肉、梅菜扣肉以及客家咸雞等,都是新年過時過節備受歡迎的客家菜或盆菜菜式。無他,貪其「鹹、香、肥」,即使移民英國、加拿大等的客家人,借此嚐到家鄉的味道。不過,愛吃客家菜不等於了解客家文化,真正「六碗八盆十樣」的客家菜其實實而不華,鹹香肥亦有其實際考量。如果,只能嚐一道小菜而道盡客家文化,一定是鹹鮮回甜、肉肥不膩的客家小炒。
所謂的「六碗八盆十樣」,是傳統客家人宴請客人時的基本樣式,盛器多用盆、缽、大碗等農民家具,菜式重山珍輕海味, 呈現一派古風古俗的同時,充份反映客家農民的樸素務實特色。至於客家人的重山珍輕海味,要從客家族群遷徙聚居地講起。
據記載,客家人最早在北宋末年為避金人入侵,南遷並居住華中、華南地區,主要分佈於閩粵贛交界(即是今天的福建、廣東以及江西),由於遷居的時間較遲,平原地帶早被開墾發展,客家人惟有倚山而居及拓墾丘陵,即是大家常看到的梯田。正因為聚居地遠離海岸線,加上客家人務農為生,客家菜才會靠山吃山、重山珍而輕海味,君不見客家名菜皆以豬牛雞鴨等牲畜為主?
正因為客家人散落在閩粵贛交界,故客家菜及後再細分為東江派、閩西派、梅州派、贛南派及海外派等多個派別。客家人在避難南遷的過程,往往只能以鹽保存食物,加上客家人務農為生,勞動出汗多亦需補充鹽分以維持體力,因此飲食傾向多油多鹹的重口味菜,並善於利用各式處理過的醃製菜類(如酸菜、福菜、梅乾菜、大葉品種的芥菜),作為食材入饌。
所謂的「六碗八盆十樣」,是傳統客家人宴請客人時的基本樣式,盛器多用盆、缽、大碗等農民家具,菜式重山珍輕海味, 呈現一派古風古俗的同時,充份反映客家農民的樸素務實特色。至於客家人的重山珍輕海味,要從客家族群遷徙聚居地講起。
據記載,客家人最早在北宋末年為避金人入侵,南遷並居住華中、華南地區,主要分佈於閩粵贛交界(即是今天的福建、廣東以及江西),由於遷居的時間較遲,平原地帶早被開墾發展,客家人惟有倚山而居及拓墾丘陵,即是大家常看到的梯田。正因為聚居地遠離海岸線,加上客家人務農為生,客家菜才會靠山吃山、重山珍而輕海味,君不見客家名菜皆以豬牛雞鴨等牲畜為主?
正因為客家人散落在閩粵贛交界,故客家菜及後再細分為東江派、閩西派、梅州派、贛南派及海外派等多個派別。客家人在避難南遷的過程,往往只能以鹽保存食物,加上客家人務農為生,勞動出汗多亦需補充鹽分以維持體力,因此飲食傾向多油多鹹的重口味菜,並善於利用各式處理過的醃製菜類(如酸菜、福菜、梅乾菜、大葉品種的芥菜),作為食材入饌。
為什麼說一道客家小炒可以體現客家文化?又要從客家人勤儉刻苦的農民特性講起。客家人平時雖然省吃儉用,但卻深明先民拓墾不易,故逢年過節祭拜祖先時會宰殺三牲,以酬謝先祖及土地公庇佑, 為了不浪費食材,極講究妥善運用牲畜之各個部位(包括內臟)作成佳餚。演變至今,已形成「四炆四炒」的八道宴客標準菜色。
所謂的「炆」,是指大鍋烹煮、持久保溫。典型的「四炆」指酸菜(或鹹菜)炆豬肚、炆爌肉、排骨炆菜頭、肥湯炆筍乾四道菜;而典型的「四炒」則指豬腸炒薑絲、鴨血(亦有用豬肚者)炒韭菜、豬肺鳳梨炒木耳以及客家炒肉這四道菜。
客家炒肉即是文首所講的客家小炒,道地的客家菜肴中少不了炒肉。客家人傳統上祭品中的三牲,是煠過的雞、一大塊豬肉和一條乾魷魚,每當祭祀完畢,勤儉的客家人會將敬過神的祭品拿回家,搭配自家菜園種的青蔥,炒成又鹹又辣、香味四溢的小菜,既下飯又下酒的炒肉,用過後使人有充足熱量補充體能。說明正宗的客家小炒,永遠少不了三層肉、乾魷魚和青蔥的原因。
一道看似簡單的客家小炒,既保留中原傳統的生活習慣,又體現出客家人南遷後靠山吃山、善用酬神祭品的勤儉個性。難怪移民海外的人士,嚐一口小炒便嚐到家鄉的味道。
所謂的「炆」,是指大鍋烹煮、持久保溫。典型的「四炆」指酸菜(或鹹菜)炆豬肚、炆爌肉、排骨炆菜頭、肥湯炆筍乾四道菜;而典型的「四炒」則指豬腸炒薑絲、鴨血(亦有用豬肚者)炒韭菜、豬肺鳳梨炒木耳以及客家炒肉這四道菜。
客家炒肉即是文首所講的客家小炒,道地的客家菜肴中少不了炒肉。客家人傳統上祭品中的三牲,是煠過的雞、一大塊豬肉和一條乾魷魚,每當祭祀完畢,勤儉的客家人會將敬過神的祭品拿回家,搭配自家菜園種的青蔥,炒成又鹹又辣、香味四溢的小菜,既下飯又下酒的炒肉,用過後使人有充足熱量補充體能。說明正宗的客家小炒,永遠少不了三層肉、乾魷魚和青蔥的原因。
一道看似簡單的客家小炒,既保留中原傳統的生活習慣,又體現出客家人南遷後靠山吃山、善用酬神祭品的勤儉個性。難怪移民海外的人士,嚐一口小炒便嚐到家鄉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