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02月07日
不吃不喝不旅行不靠父幹,香港人今天置業上車要23年才有資格。與祖先輩相比,他們只消一個夏天,毋須按揭毋須打樁就地取材便可創建出勝過納米樓的安樂窩。說的是有數百年歷史的客家村泥磚建屋技術。為了解客家泥磚屋文化兼出一分力,不少朋友參與了「荔枝窩客家泥磚製作暨修復分享工作坊」,捲起衫袖褲管落手落腳親自接「觸」,製作泥磚。

泥磚其實是什麼?為什麼客家人又要以泥磚建屋?這個要簡單講講客家人的歷史。根據歷史記載,客家人最早在北宋末年為避外族入侵,由中原(洛陽一帶)南遷至贛閩粵交界,即是今天的江西、福建及廣東一帶甚至香港範圍,遷入香港最早有鄧、彭、林三族。由於客居異域,因此被稱為客籍或客家人。元朝、明朝以至清初復界令等,陸續有不同姓氏客家人遷入。
Background

客家人刻苦耐勞,抵港後墾闢荒地並務農為生。荔枝窩以及其周邊慶春約七村鎖羅盆、梅子林、蛤塘、小灘、牛屎湖和三椏村,皆為客家人到來開墾之地。60年代最鼎盛時人口過千。雖說客家人刻苦耐勞、靠山吃山,問題是荔枝窩早期是林地一遍,無氈無扇,神仙難變,如何建出冬暖夏涼的安樂窩呢?靠的是客家泥磚技術。

顧名思義,客家泥磚的主要建材為泥土,具體製作是以黏度高的泥巴混合稻殼、稻桿及沙等天然材料,再揉搓混合。古人在製作泥磚前先以木製作方型木框,先在木框上 灑點稻殼以便曬乾後取出,接著倒進混雜稻桿的泥巴。最重要是用雙手填滿木框的四個角落,再整個填滿架框並以木樁夯實壓實,最後取出木框讓泥磚曬乾。由於泥磚要一磚一磚堆砌建屋,所以四角不平整的話將來建屋亦容易東歪西倒。

泥磚的缺點是沒有經過窯燒,承載力較低,用於建築則只能蓋一兩層的房屋。但泥磚的優點卻多不勝數,包括泥磚是良好的吸熱體,加上散熱時間長,有助將日間的熱力暫存並在夜間消散, 平均日夜溫差過大的問題。


泥磚的好處包括:
- 就地取材:以泥土混合稻乾、沙等天然物料
- 施工簡易:由日照自然風乾,不用爐火燒製
- 造價低廉:就地取材,運用簡單的工具
- 冬暖夏涼:泥土吸熱慢,散熱慢,具隔熱及保溫功能
- 節能環保:崩塌或重建時,泥磚可重回土地或循環再用

Magazine Image

荔枝窩位於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北部。了解相關泥磚村屋的是其中一個重要教學。近年建築雙年展和古建保育協會合作,開設名為「客家泥磚製作暨復修分享工作坊」,透過實地考察和建築保育業者的講解和示範,參加者可以更加了解荔枝窩的客家村落文化和建築特色。

要接觸客家文化,當然要親身接「觸」。參加者要落手落腳參與製作泥磚,雙手隨時佈滿泥巴。至於製成品更有機會於荔枝窩村園境工程中使用。在認識傳統客家營造方法之餘,也可為荔枝窩村活 出一分力!不知奮鬥多年為上車的香港人,會否憧憬先人就地取材,便可以建成冬暖夏涼的安樂窩?

Magazine Image
免責聲明: 此乃專題故事不代表集團立場
與我們保持聯絡
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我們網站上的最佳體驗。如果您繼續瀏覽,代表您同意使用Cookies。 閱讀更多